英阿马岛战争是英国和相隔千里海域的阿根廷争夺马岛的一场战役。那么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哪一年?下面一起来看解答。
1、 马岛战争别名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是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战争。马岛战争时间始于1982年4月2日,以阿根廷军队占领英国所管辖的福克兰群岛之一的南乔治亚岛并且树立起国旗,打算继续发动占领马岛的行动为开端。
2、 在加尔铁里领导下的政府十分失败,政权摇摇欲坠。因此,转移公众的焦点变成他施政最后的救命稻草。对于阿根廷打算登岛占领的行动,英国方面一直表示毫无威胁,并不认为这个消息是有效而正确的,因而在双方战争初期,英国处于被动状态,对于阿根廷此举,是十分震惊且反对的。作战期间,双方的冲突一直有增不减,甚至外交对话都完全中断,但是另有一种方式解决:外交代言国家秘鲁(阿根廷)和瑞士(英国)代表双方谈判,然而双方协调的效果并不明显。
3、 而后此战引起两国人民的激烈反应。阿根廷一往无前的强势,英国的毫不相让的坚持,使得在双方战斗的过程中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并且,两个国家的政治领域都因此发生剧烈的变革。马岛战争时间结束于6月14日,以英国的爱国反侵略的正义战斗获得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结束后,阿根廷的军政府彻底被推翻,从而建立起民主政府,客观上促进了阿根廷社会的民主进程。同时英国取得胜利,维护了自身传统的大国地位。
4、 英阿马岛战争的经过。马岛战争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称得上二战以来唯一一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此战对交战双方的军事、外交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那么马岛战争过程是怎样的呢?这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如何进行的呢?马岛战争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呢?
5、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阿根廷接手西班牙对马岛的统治,而英国是最先发现马岛的人,主权之争一直存在。因而马岛战争是一场两国之间的领土主权之争,两国不留余地的进行战斗。参战国在作战期间,动用了海陆空三军共同作战,从开始的英国海域封锁,到后面阿根廷占岛后战略防御部署,两国不顾国际的声音以及联合国的调停,在谈判无果后,战事持续加深。
6、 两国旗鼓相当的进入封锁和反封锁阶段。阿根廷秉持近距离作战的优势,部署防御,以达到占领地的安全和完美的防御。英国则是一步步进行登岛行动,步步逼近。而后双方在马岛周围作战,英国欲全面封锁阿根廷,双方在应用航母作战的同时,还采用精确制导武器来进行防御和打击对手。
7、 马岛战争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伤亡。这场战争为海上作战提供了经验和先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海上作战的内容和海上作战武器的使用。应用各式精准导弹及其发射平台,海陆空全方位作战配合,防止空战和反潜等行动也在此役中显得尤为重要。
8、 英阿马岛战争的结果。马岛战争是在二战结束后爆发的一场战役,也称得上是二战以来唯一一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马岛战争历时74天,那么马岛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呢?是设备先进且军队训练有素却面临恶劣天气和长途跋涉的英国获胜,还是占据天时地利却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的阿根廷获胜呢?
9、 马岛战争结果是英军大获全胜,并再次占领了群岛。英军在作战后期越战越勇,并且登陆海滩,而相比之下,敌方阿根廷的各地守军情绪沮丧,毫无作战气势,以至于同期作战战败连连,最后一串天然防卫线也被英军攻破。战役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六月十四日,参战阿根廷军人大部分成为战俘,堪培拉号远洋班轮将一部分阿根廷军人遣返阿根廷。
10、 战争结束的标志是阿根廷和英国双方代表一起举行献降书签署仪式。该仪式举行的标准时间是6月14日23点59分。投降书表示阿根廷政府向英国无条件投降并退出所占领地方,同时按照英方的要求去往规定地点上交枪支、弹药、各种武器等战争工具。战后的六月二十四日,英军重新占领自己海外领地、群岛,与此同时英军接受当地阿根廷军队的投降,马岛战争正式停火。此战役的影响深远,使阿根廷经济困顿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也导致了加尔铁里军政府的下台,以上便是马岛战争结果。
以上的就是关于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哪一年的内容介绍了。
英阿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在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与阿根廷就马岛归属发生的战争。马岛全称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所以简称为英阿马岛之战。 应该说马岛之战是80年代无论是从规模、战况。都是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当然这场战争也是大英帝国的最后绝唱。虽然英国最后取得了胜利。
必须要指出的是,战争是阿根廷主动挑起的,由于当时阿根廷是军政府统治,为国际社会所诟病,再加上国家经济疲软,通货膨胀严重。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提高士气和转移目标,而阿根廷和英国存在巨大的争议马岛就成为加尔铁里的目标。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在没有经过仔细筹划,就擅自发动武力完全是仓促出兵。就在在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而英国对此没有任何准备。但英国反应迅速,立即开始武力反击。不愧是老牌帝国主义。
而当时,英国也是国力疲敝,被成为欧洲的病夫,国际社会也希望和平解决,美国也有意调节,但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断然拒绝了国际社会的调节,毅然决定武力解决,用撒切尔夫人的话来说,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大英帝国的领土,他不允许被任何人侵犯。英国随即组成特混舰队。开往千里之外的马岛,这场战事历时74天的战争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但英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家经济进一步衰退,大英帝国的荣耀已经不在了。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死伤1033人。阿根廷伤亡1717人。直接军费消耗60多亿美金。而阿根廷希望以战争转移矛盾的方式彻底破产。加尔铁里自己也被送上法院,在战争中,阿军投入6万余人,各种军舰30多艘,飞机300多架。英军投入兵力3万多人,100多艘军舰。各类飞机200多架。阿根廷战败就是技不如人,无论是在经济实力上,军事战略上,外交谋划上,再加上国家整体实力、国防实力、军队素养方面都差的太多太多。更为关键的是,欧美发达国家都战在了英国一边,使得阿根廷在政治上。外交上十分空前孤立,武器装备进口的渠道被掐断。尤其是,阿根廷根本就没有想到英国会反击,存在投机心里,希望国际调停。英国万里之外做战,但军需补给充分,而阿根廷近乎本土作战,但却后勤供给不足,在战术也许阿根廷有所胜利,但在战略上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英阿马岛之战说明了领土之争最终的解决方式只有武力解决, 但武力解决必须慎重,把任何希望寄托在他国身上都是不明智和愚蠢的。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为什么会被英国打败呢?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洲的东南角,靠近南极圈,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距离阿根廷500多公里,距英国1万多公里,是英国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认为自己对马岛拥有主权,历来主张收回。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政府铁尔加里总统下令军队攻占了马岛并宣誓主权。
英国朝野群情激昂,英国首相及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向全国发表讲话,誓言进行反击。英国迅速组织以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两艘轻型航母为首的特混舰队浩浩荡荡南下大西洋,马岛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英阿两国军队在马岛海域进行了激烈血腥的战斗,陆海空硝烟弥漫、双方损失惨重。经过74天的厮杀,6月14日,英国军队成功登上并占领马岛,岛上阿军投降,阿根廷宣布战争失败。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阿根廷军队依托本土在家门口作战,为什么会败于劳师远征的英军呢?
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一下。
1 国家实力
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称霸世界10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伤了元气,国家实力逐渐衰落。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失业率不断攀升,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虽然面临种种社会危机,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当时的世界,英国仍属于资本主义强国。
跟老牌列强英国相比,阿根廷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属于南美洲一个地区性强国,二者无法相提并论。
阿根廷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816年独立以后经济逐步发展,到了20世纪脱颖而出成为南美地区的强国,自诩是:南美洲的美国。
20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也陷入了经济危机,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0几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工人不断罢工反对军政府的执政,社会动荡不断加剧。
面对国内的种种困境,阿根廷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社会矛盾和公众的视线,决定出兵马岛,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2 外部支持
英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促使联合国通过并发表决议:要求阿根廷从马岛撤军。
欧洲盟友纷纷对阿根廷发起贸易制裁,以示对英国的支持。法国跟阿根廷有军火贸易,当时正陆续向阿根廷出售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在英国的压力下,法国暂停了军火出售。法国的这一决定对马岛战争后期的走向产生了影响。
美国口头上表示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暗地里向英国开放了位于大西洋深处的阿森松岛上的美军基地。
阿森松岛位于英国和马尔维纳斯群岛中间的位置,距离两方各5000多公里。英国特混舰队在阿森松岛短暂停留歇脚,补充给养,海军陆战队在岛上进行了登陆训练。
美国在马岛战争期间,还向英国提供卫星情报,给这个西方盟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阿根廷这边儿就尴尬了,南美洲国家除了智利以外都支持阿根廷,但仅限于口头支持,拿不出什么实际行动。
智利跟阿根廷接壤,历史上一直有领土纠纷和军事冲突,智利担心阿根廷占领马岛以后会野心膨胀,继续蚕食智利的领土。
马岛战争期间,智利利用地缘优势不断向英军提供阿根廷战机起降的雷达情报。
“他们帮助了我们”。三十多年以后,对于智利当年的雪中送炭,英国老兵仍然充满了感激。
3 军事比拼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如同两个拳击手,不论你的后勤保障好坏,观众的支持度强弱,最终,决胜负定乾坤还得靠各自的拳头说话。
英军以马岛为中心,画设了一个三百海里的禁区,宣称禁区里的任何敌机敌舰将会被毫不留情的予以击落击沉。
英军如此有底气是有根源的,跟阿军相比,当时的英军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英舰各自都具备一定的防空反潜能力,搭配航空母舰的配合,相互协调、协同作战,组成了一个防空、防海、防潜的立体火力网。
阿根廷海军虽然在军舰数量和吨位上也很可观,但大多是几十年前的古董舰,没有起码的防空和反潜能力,为了避免成为靶子,阿舰纷纷撤离马岛周围的海域,使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孤立无援。
即使这样,英潜艇仍然击沉了阿根廷的重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以示警告。
阿根廷空军只能孤军奋战,他们用之前从法国买来的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先后击沉了英军的谢尔菲德号、考文垂号等几艘军舰,自己也付出了二十多架战机被击落的损失。当仅有的5枚飞鱼导弹打完之后,阿根廷空军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力回天了。
英军取得了制海制空权以后,立即对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发起了进攻。岛上的阿军外无援军,内缺粮草,士气低落,1万多守军不战而降。
总结:英军集三军之优势兵力,联合作战,各个击破,胜利在情理之中;阿军以个体对体系,单打独斗,焉能不败。
二战后的英国殖民地都独立了,为何英国会因为马岛而与阿根廷大打一架?
马岛虽小,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而且矿产丰富,所以英国不会轻言放弃马岛,二则阿根廷并不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英国与阿根廷作战,还是有很大的把握的,三则英国当时内部矛盾重重,也急需一场战场来转移国内矛盾。
马岛靠近南极洲,又可以为英国进军南极提供了完备的后勤保障基地,而且马岛东控制着非洲的好望角,西边又抵达新西兰,北至南美洲,南部到达南极洲,马岛的地理位置是连着两大洋控制着四大洲。
而且岛上铅、煤、铁、银等矿藏资源以及近海有石油和天然蕴藏量较为丰富,马岛早在1592年就被英国人发现,国际法有“谁发现,谁控制,谁管辖”的原则,该岛毫无疑问归英国所有,所以对于马岛英国又如何肯轻易放弃呢?
况且曾经作为西班牙殖民地的阿根廷,实际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他虽然对外宣称对马岛拥有所有权,但实际控制力却非常有限,而且阿根廷国内矛盾丛生,对马岛的控制完全就是有心无力,所以对于这样一个阿根廷,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想揍它一顿,反全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再加上撒切尔夫人此时的民意正处在最低点,英国失业人数比三年前她执政初增加一倍,通货膨胀更是惊人,撒切尔夫人想要连任,需要一个政治掩护,助她扭转民意,所以她抓住马岛问题,不惜与阿根廷一战。
果然,通过马岛战争,爱国主义精神被唤醒,马岛不但回到英国的忙抱中,撒切尔夫人也成功地赢得了连任。
日不落帝国最后的余辉,英阿马岛战争结局如何?
很明显由题目可以看出,英阿马岛战争是指的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而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由英国收回马岛作为结局,即阿根廷战败。
这场战争的源头,在于阿根廷旁边的一个小岛叫做马岛。起初英国占领了马岛,本来阿根廷并无什么异议,可是在马岛战争前期,马岛出现了经济危机,而且有消息从马岛流露出说,在马岛海域发现了大量的石油。于是阿根廷不乐意了,要求收回马岛,试问,谁会愿意看着就在嘴边的肥肉一点一点慢慢进入别人的口中呢?
然而英国,也是这种想法,他们也不肯放手马岛。于是阿根廷就派军队抢先占领了岛屿。但是马岛周围海域全是石油的说法,我还没有了解到是否为谣传。但是两个国家因此发生的战争是避免不了的了。
而且这场战争一一旦开始,其他国家便看到了英国和阿根廷对这场战争的重视,而且英国议会更是以百分之百投票通过了对阿根廷的宣战。而且双方都派出了十分重要的武器,虽然阿根廷人武器落后,但是经过激烈的战斗双方都损失十分惨重。
其中更加不利的是阿根廷军队,但是他们在争夺马岛的占领权这一件事情上,却是十分的坚定,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们不仅以老旧的普拉卡攻击机击伤了英国十多艘先进护卫舰,还用已经受伤出现问题的飞机撞沉了英国的“现代神风特工队”。但是不利的终究是阿根廷一方,他们最后的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最终,马岛战争以英国取得胜利,占领马岛告终。
马岛战争谁赢了?
1982年,阿根廷为了守护马岛主权和英国开战,最后参战的英国取得了胜利。
1982年4月3日,阿根廷占据了马岛,而后英国的收复之战也随之展开,从4月5日至5月9日,英军迅速集结四艘核潜艇、四十余艘战舰、三十余架三代战斗机、直升机等作战装备,在海陆军的协同配合下,先是重新占领南岛。
5月10日至5月30日,在英军成功破译阿军无线电密码以及在马岛上英藉居民的掩护下,佯装重兵炮击马岛西南海域的岸上登陆港口,随之灵活调用仅有阿军十分之一的陆军在东北方向成功登陆,随后沿公路线逐个攻占马岛东南城市,于肯特山等待南路英军。
6月1日至6月15日,阿军不断对英军采取空袭,但英军在马岛上的地面力量已经大大加强,随后英军对阿军展开了几乎用尽弹药的猛烈回击。15日阿军投降,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扩展资料:
1981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缓解国内危机。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方面率先展开军事行动,攻占群岛的首府等地,英国驻马岛政府于4月4日宣布投降。在英国方面,这意味着分歧已经升级为军事冲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对阿根廷宣战,宣誓夺回群岛。
1982年4月中旬,英国皇家空军开始进驻位于大西洋中部的空军基地。4月下旬,马岛战争开始,经过74天激烈的马岛战争,15日阿军投降,至此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岛海战